2023年7月特大暴雨中,北京市房山区受灾严重。在中建一局和华北公司两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,华北公司迅速投入受灾区恢复重建,围绕北京市“一年基本恢复,三年全面提升,长远高质量发展”总体目标,奋力推动13条河道、33条道路的修复,以及污水管线、再生水管道的铺设等,高标准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各项任务,进一步提升地区防汛抗灾能力,全力建设更加安全宜居的美好家园,书写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。
攻坚克难,实现高效履约
华北公司房山水毁修复项目(二工区)负责人李志鹏和项目团队每天往返十余个点位,严格把控质量,确保建设时间“不掉速”,工程质量“全达标”。二工区修复难度最大的就是位于山区的大石河片区,面临地理环境复杂、地下水丰富以受损程度严重等问题挑战。
房山丰富的地下水,对河道护脚及前戗修复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烦。在施工时,护脚和前戗施工槽必须采用干槽施工,不能有一点水,而当时进场后,护脚前戗作业面全部位于水面约4米位置。项目总工程师刘立龙带领团队采用导流围堰的同时,在围堰内侧设置专用排水沟和集水坑,通过外设抽水泵进行24小时不间断降水。项目以100米作为一个施工单元,为提升施工效率,还采用跳仓法进行多基坑同时作业,每抽干一个区域就迅速进行混凝土浇筑。
房山区北部山区冬季平均气温在-15摄氏度左右,且经常下雪。当时项目发现,用传统施工工艺,堤防碾压填筑压实度一次性合格率不足90%,这在之前是从未发生过的。项目团队逐一分析实验200个测试点位,最后发现必须将常规砂砾6%-9%的含水量降到4%以下,才能满足施工要求。项目优化施工工艺,在每层填筑前对堤防填筑单元搭设暖棚内进行测温,最终实现冬季堤防碾压填筑压实度一次合格率100%。
科学部署,便利群众生活
华北公司房山乡村公路水毁修复项目施工地点位于深山中,山区地势险峻、工点多、分布散、相距远,从项目部到最远的施工点位至少40公里以上,高边坡塌方高差在20米-40米之间。
“盘山道路崎岖陡峭、物资补给不及时、材料运输困难怎么办?”“部分区域出现了断水、断电、断网怎么办?”项目负责人何璐采取“化整为零”的策略,将管理人员分散到各个施工点位,采用集中力量突击,分区、分批次有序推进的方法进行施工,有效保证了上、下游居民日常生活。
“团队成员大多数是从房建转型为基础设施建设施工工作,缺少设计经验,本次大部分设计工作都是团队摸着石头过河。”技术负责人于洪福说。他带领项目团队对现场条件进行逐一摸底调查和分析,进行数次地质勘察以及深化设计方案、多方案优化比选,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,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计划。
面对偏远艰苦的现场环境,何璐总是鼓励大家:“我们是在造福一方百姓。”他紧密关注青年员工工作成长与心理变化,与青年员工交流谈心,耐心细致帮助大家解决生活上、工作中遇到的困难,给员工加油打气,让大家在温情和关爱中,增强对团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。
技术策划,打造精品标杆
大角度上下坡,超窄路面,多弯路段,华北公司房山乡村公路水毁修复项目涉及的道路变化多样,且有时仅距离两三米就有坡道加弯道、超窄路面加上坡等多种叠加变化发生。由于乡村道路情况复杂,项目在进场前就组建了17人的技术团队,历时7天进行全辖区逐一摸底勘察,对发现的难点问题登记造册,在汇总成表后逐一进行技术分析讨论。项目登记的问题多达20余项,最终制定的施工方案多达12套。由于乡村道路就在村民家门口,现场情况多种多样,因此采取‘一户一方案’的施工方法。
果各庄道路是当地居民进出乡镇的唯一通道,2300米道路项目仅用4天即完成了全部施工,比常规施工时间缩短了50%。虽然是乡村级道路,项目全部采用公路级道路标准进行建设。之前乡村道路都是最传统的水泥硬化地面,不但承载力弱,而且寿命相对较短,存在路面易裂缝等问题。为此项目本次特别在混凝土中增加了抗折断混凝土添加剂,通过增强混凝土抗剪力性能,从而一方面将路面承载力提升30%以上,同时提升道路寿命,打造高品质标杆工程。
“抗洪救灾显大爱 危难时刻显身手”“大爱无疆善德永存 携手并肩共建家园”“情系群众办实事 修路造福暖人心”……一面面锦旗、一封封表扬信是对项目优质履约的认可。项目坚持为群众办实事,开展爱心助残、扫雪除冰、劳动清洁等志愿服务。中建一局房山水毁修复项目全力打造人民满意工程,以高质量履约展现央企担当,为当地群众高品质幸福生活保驾护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