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光成炬 | 奋战廊坊,筑牢防疫“铜墙铁壁”——第一大项目部廊坊援建突击队

发布日期:2022-08-10
【字体:打印

640.jpg

  3月10日以来,公司第一大项目部陆续承接了国际会展中心A馆B馆改建方舱医院项目、国际会展中心D馆改建方舱医院项目、富士康廊坊科技园宿舍楼改造隔离点项目、霸州方舱医院项目、廊坊市龙河集中隔离点建设项目(二标段),不舍昼夜,攻坚克难,为打赢疫情防控保卫战歼灭战阻击战提供坚强有力支撑。

  “180多个热水器还有3栋楼的物资,都是管理人员扛上去的”

  3月10日下午,第一大项目部接到政府的援建通知后,大项目部经理刘登辉立即从各所属项目紧急抽调了32名管理人员、50名工人,成立援建突击队投入到富士康廊坊科技园旧宿舍楼改造隔离点建设。

  隔离点改造项目负责人张宇辉介绍说:“我们在接到援建任务后,第一时间响应,用最短的时间将所需施工材料、安装物资、人员日常生活必需品及防疫物资准备齐全,紧张有序地开展各项建设工作。”

  到达现场后,队员自觉分为“清洁组”和“改造组”。“清洁组”负责将6层楼共计59间遍布油污的房间打扫到符合居住要求。储纳柜、床铺、洗漱间、卫生间,队员们一寸一寸逐屋清扫。

  “别人清理垃圾,我们就改水改电。为了方便工友抢工,180多个热水器还有3栋楼的物资,都是管理人员一个个肩扛上去的。”被分到“改造组”的王达说。为满足隔离要求,队员逐一对各宿舍楼房间进行改造优化,封闭通风系统,检修更换电气线路以及给排水管路,为每间宿舍配备热水器,确保给排水管路通畅无渗漏。

  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。面对施工区域封闭、生活物资紧缺、物流运输管制等困难,负责后勤保障的曹阳主动联系多方渠道,调配和购买生活用品和防疫物资,保障参建人员在到达的第一时间就能吃得饱、住得暖、干得踏心。每顿开餐前,曹阳提前半小时把餐食一盒一盒放在保温箱内;半夜12点援建人员下班回来之前,他提前准备好加餐和热水;凌晨2点之前,他会根据改造工程进度,和供应商敲定次日所需菜品和数量。

  援建突击队众志成城,连续奋战6天,以每天1层楼的速度,完成6层楼共337个房间的改建。

  “相信‘相信’的力量”

  3月15日上午,公司第一大项目部接到“3天援建方舱医院”的紧急任务,建设地点位于廊坊国际会展中心,面积约1.5万平方米。

  15日中午进场后,改建方舱医院项目负责人王磊迅速组织三条线同步开展筹备工作——设计图纸、工作面移交、准备人员材料。为保障每道工序顺畅衔接,王磊“钉”在现场,一天要打500个电话协调联络。

  “项目团队原先主要负责施工工作,缺少设计经验,在本次援建任务中所有设计工作都是团队摸着石头过河。”技术负责人邢爽说。在设计过程中,项目需要不断和省市卫健委以及医院专家沟通,使设计既能满足规范要求,又能满足方舱医院的使用功能,包括三区两通道等,还要能够利用既有场馆完成改造设计。项目团队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,仅用一天一夜便提前完成图纸设计。

  由于疫情原因,区域封闭、交通管制,材料采购运输困难,为保障材料及时进场,负责物资的张军劳和陈曦晚上10点前往工厂盯着材料发货,协调材料装卸和运输各种事宜,第二天早晨7点随着材料一起到达现场。“为了更快施工,我们就一起动手卸载搬运材料。”刘健说。

  “建设过程中最难的是资源调度。”机电专业援建队员白文军说。白文军和同事反复讨论、精心铺排,确保任何可供调配的资源第一时间到位,与现场正在进行的工序迅速衔接。建隔板、加固、配管、穿线……经过48个小时连续奋战,援建团队完成了1120张床位、半污染区及医护办公区建设、供电等全部建设任务,为医疗救治争取了更多时间。

  看着刚刚建成的“生命方舟”,已经两天两夜未好好休息的王磊激动不已地说:“相信‘相信’的力量,坚持就能创造奇迹!”

  “不到20小时,再次出发”

  3月18日中午,国际会展中心A馆B馆项目刚刚建设完成不到20小时,公司第一大项目部就接到了国际会展中心D馆改建任务,这次的建筑面积相对上个小了不少,任务也轻松了不少,仅有5800平方米的地上一层。

  原班人马齐上阵,已经有过一次经验的队伍合作起来更加默契。18日廊坊下起了雪,一组管理人员带着工友顶着雪搭设会展中心外部的围挡,一组管理人员设计图纸,与政府和专家确定方案,最后一组协调物资调配和运输。

  19日中午,建设正式开始。20日早上,第一大项目部突然接到通知,D馆在改建第一层的基础上,增加改建第三层的任务,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。

  接到通知后,王磊紧急召集大家开短会,要求在21日早上必须交付出去。由于场馆长时间未使用,电梯无法运行,所有建设材料需要人工搬运至三层,“虽然有了前次的建设经验,这次施工心里有底了很多,但是时间紧迫,工人数量紧缺,电梯还没修好,材料到了,大家就一起把材料搬运到三楼,早一分钟完工,就能早一分钟使用。”突击队员郑鑫说。

  大家连续24小时不间断施工,争分夺秒,40个小时完成一层和三层建设任务,共计1460个床位。

  “工友是管理人员每天一车车接来,又一车车送回的”

  3月23日20点30分,霸州水厂项目接到建设霸州市方舱医院的紧急通知后,一边组织人员连夜测量场地,设计图纸,一边紧急组织设计、劳务、资源进场。

  3月24日,经与专家确认,羽毛球场馆改建方舱医院按照“医患分区”设置三区两通道,医务人员通道、患者通道相互无交叉。项目建筑面积约3097.23平方米,设计病床458张,病床周边配备床头柜,病床区设置饮水机,设置医务中心岛,为病患提供更好的服务。

  “最难的是工人和材料,为确保工友点对点到现场保证防疫安全,工友都是管理人员一车一车接过来,建设完成后又一车一车送回去,来回接送了64次。”项目负责人王建超说。

  3月24日中午,材料和工人陆续到位,施工正式开始,前期准备充足,工程进度很快,管理人员和工人连夜抢工36小时,终于在3月25日下午6点左右完成改建工作。移交相关部门后,管理人员又帮助摆放床位和打扫卫生。

  “坚持,坚持就是胜利”

  3月21日,第一大项目部刚结束了国际会展中心D馆改建项目和富士康廊坊科技园旧宿舍楼改造隔离点建设任务,就接到了廊坊市龙河集中隔离点建设项目(二标段)建设任务。隔离点总建筑面积2.1万平方米,箱体总数1169个,建成后包含666间隔离病房、160间办公区域及其他配套用房。这是第一大项目部在短时间内建设的第5个防疫工程,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建设经验。

  王旭负责工友的食宿安排、信息统计和用工安排。除了做好劳务管理工作,王旭还时刻紧盯项目防疫。“所有人员的信息都要核对得上,并且要保证人员的安全距离。”王旭叮嘱负责核酸秩序维护的管理人员。从每天一次的核酸检测到后来的每天两次核酸检测,他紧绷神经,毫不放松。

  “各种物资材料堆放在一起,需要及时分类并搬运至工作面,尤其门锁、五金、阀门等配件很容易丢失,少一个就会影响下道工序开展,需要整理协调倒运。”魏石磊就这样每天跑遍现场,一天三四万步都是家常便饭,除了口罩遮住的地方,他脸上的尘土都积成盔甲了。

  “前一天晚上先把人员变动统计出来,需要提前和送餐的人订好。每天早晨5点多,我和袁国力去接餐车,就开始组织发放早餐。”齐仂说。齐仂和袁国力是项目的“后勤小管家”,高峰时要预定发放700余人的餐食,并且及时准备晚上加班的餐饮。

  “常常凌晨还要和供货商沟通,催促机电物资进场。”机电专业援建者刘强说,经过不断协调,5天内集成卫浴、电缆、电线等全部进场。和其他参建人员一样,刘强每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。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,刘强迎难而上:“我们的葫芦文化第7条——坚持,坚持就是胜利”。

  “把第一当做唯一的目标”

  刘登辉作为援建项目的总指挥,建设任务和防疫任务的重担都压在了他的肩上。因长期工作劳累,刘登辉身体抱恙,做了个小手术,住院期间虽然不能亲自前往现场,但还是通过视频会议,不停的做援建工作的统筹安排,关切询问建设速度、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,他参与着方舱医院的“云”建设,出院后也没来得及休息,立即前往现场查看施工情况。

  刘登辉时刻关注着援建队员的身体状况。由于项目团队始终保持高强度作业,他第一时间给大家购买了连花清瘟、板蓝根及各种维生素含片等。怕大家忙得顾不上吃这些,他每天安排人员把药和热水按人头分好,挨个送到每个人手中。

  当听到国际会展中心A馆B馆改建方舱项目的援建突击队是最后一个进场,却是最快完成交付使用的,刘登辉难掩激动的心情,在项目群里写出“第一大项目部永远把第一当做唯一的目标”。

  公司第一大项目部无数逆行者,扛起央企的社会责任,发挥先锋精神,用最短时间完成重任,展示了中建一局的央企担当,坚信奋斗定能战胜疫情,誓用担当守护花开。

中建集团微信

中建一局微信

一局华北微信

网站地图  |  法律声明   |  常见问题  |  联系我们  |  中建一局华北公司纪检监督工作部监督举报  |  信访联系人  |  账款拖欠事项信访投诉公告

Copyright ©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

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45号

中国建筑办公信息系统
中国建筑移动办公系统
验证码:
CA登录  CA驱动